门诊大厅是医院设计中的重要部分,近年来,逐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,向个性化、家庭化发展。门诊大厅的组合方式与患者就诊流线密切相关,常见的组合模式包括如下:
1、分散多厅式
即是把门诊综合大厅加以分解,分设挂号、收费、取药等小厅,各厅之间通过走道连接或采用互相嵌套的方式联系,分层设置则更加清晰地做到功能分离,但缺点在于大厅的分解必将导致总建筑面积的增加,加长流线长度,组织不好会影响患者就医程序。
2、集中大厅式
即将挂号、药房、收费等设置在同一个大厅内,大厅作为主要的交通枢纽,是就医者集中等候的空间。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使流程衔接紧密,可利用挂号和取药人流的高峰时间不同,空间互补使用,而充分动态性发挥大厅的优势。
但是通过集中大厅进行挂号、划价、交费、取药、取化验单、咨询,甚至转诊、诊断书证明等繁复的操作活动难免会有一定程度的时间交叉,这样必然导致某一时段内门诊患者与陪护人员在大厅的高密度集中,这不仅会延长就诊者的时间,还很容易增加交叉感染几率。
3、街厅式
街厅式也通常被称为医院街,即较长的纵向大厅,采用 3~4 层的通透空间形式联系门诊科室的形式。街的两侧布置公共科室及各科室的候诊部分,大型科室则将前端面宽扩大为厅,设置收费、垂直交通核等功能块。
诊疗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情绪和心态,影响着医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效率,同时也影响着医院整体形象,因此,医院建筑门诊空间设计不管采用哪种模式与布局,都应在确保医疗使用功能的基础下,注重人的行为特征与心理感受,力求创造一个安全温馨、舒适友好、高效便捷的空间环境,以给患者良好的第一印象,从而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。
欢迎留言